生态环境学院召开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
为精准对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与区域环保行业需求,破解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实践衔接的痛点问题,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水平,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于近日在学校会议室召开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由生态环境学院陈勇主持,孔杨云、陈芳、罗丹、张宏明等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以及来自大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行业专家陈学共同参会,企校双方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科技产业加速崛起,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攀升,这既为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研讨会上,陈勇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他指出,当前专业虽已形成基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但在 “岗位胜任能力导向” 的人才培养适配性、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等方面仍需突破,此次研讨会正是为了汇聚多方智慧,找准专业建设的优化方向。来自大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陈学专家,结合自身多年行业实践经验,从岗位需求角度提出关键建议。他强调,环境监测技术人才需同时具备 “硬技能” 与 “软实力”:硬技能方面,要熟练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检验检测数据分析、监测设备运维等核心技术;软实力方面,需拥有严谨的职业素养、高效的沟通能力与持续学习的通用能力。他建议,学院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强化这些能力的培养模块,尤其要增加行业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与标准。
随后,校企双方围绕 “校企联动、互利双赢” 的合作理念展开热烈讨论。企业代表提出,环境工程咨询领域的环境检验检测等业务,与学院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度契合,可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与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共同提升教学与技术水平。学院教师团队则针对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经过研讨,双方一致达成共识:要以 “岗位胜任能力” 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培养规格体系;在通用能力上,增加沟通协作、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等课程;在专业知识上,聚焦环境监测原理、生态环境法规等核心内容;在技术技能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会议最后,生态学院院长陈勇对研讨会成果进行总结。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为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建设搭建了优质的政企校协同平台,后续学院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